摘要:调查发现,自从2019年以来,温某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用户账号和密码数据,还利用扫号软件筛选出能够登录新浪微博、YY直播、苹果iCloud等平台的账号和密码数据,并大量出售,总销售金额达到240余万元人民币。...
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一名游戏玩家将含有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账号低价购入,并将其出售给他人,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一起涉及转卖社交账号的案件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对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对被告人做出了判决。然而,这样一位所谓的“中间商”最终被判刑,引发了人们对于此类行为的深思。

这名游戏玩家名叫温某,现年25岁。在游戏群中,他发现有人在批量兜售账号。温某闻到了商机,从群友那里低价购入了大量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账号,并经过精心筛选后,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定价,等级越高,价格越贵。作为中间商,他很快就赚取了巨额差价。

调查发现,自从2019年以来,温某通过网络获取了大量用户账号和密码数据,还利用扫号软件筛选出能够登录新浪微博、YY直播、苹果iCloud等平台的账号和密码数据,并大量出售,总销售金额达到240余万元人民币。
此外,温某将这些数据存放在百度网盘中,被查获了上千万条账号和密码数据。

我们不得不承认,转卖社交账号的行为确实对社交网络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当今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平台上交流、分享、传递信息。而社交账号则是个人在其中的一个重要身份认同,是与他人进行有效互动的关键。

然而,像温某这样的中间商,通过恶意操纵市场,把账号变成了商业商品,使得真正的账号主体权益受到了侵害,给整个社交网络的运营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社交账号转卖的行为背后涉及了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链条。温某之所以能够赚取如此巨额的利润,是因为他利用了账号主体的个人信息和用户个人信任关系之间的纠结。

他通过低价获取账号,再以不菲的价格转卖给需要的人,赚取中间差价。这种操作方式不仅侵害了账号主体的权益,还扭曲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可以说,温某的所谓“爆赚”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这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规范,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东法院经审理认为,温某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非法获取并向他人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考虑到温某具有坦白情节,自愿认罪认罚,并主动退出全部非法所得,法院依法从轻处罚、从宽处理。
根据以上情况,法院判决温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40万元人民币,并综合考量案情,对其适用缓刑。同时,法院责令温某支付附带民事公益赔偿款259余万元人民币。

这起案件的判决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律是社会的底线,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为社会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温某成为了被判刑的一员,正是因为他所从事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这不仅是针对温某个人的惩罚,更是对于这一类违法行为的警示。这样的判决既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道德底线,也给了其他潜在行为者一个警示:不要以牟取暴利的欲望践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法官表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是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个人信息保护法专门设立了公益诉讼条款,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因此,在面临刑事处罚的同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被告人还可能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转卖社交账号这一行为的不合法、不道德性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这样的行为既扭曲了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又侵害了账号主体的权益,对整个社交网络的运营造成了困扰。因此,对于这一类行为,不仅需要法律的制约,也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和正义意识的觉醒,才能让社交网络更加公平、健康、有序地发展。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